【科学生活】如何预防支原体肺炎?

  • 发布时间:2023-10-18
  • 本文来源: 巴州区妇幼保健院
  • 浏览量:

image.png

进入秋季,昼夜温差较大,是细菌病毒的活跃期,易引起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生,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儿童。

近期,#支原体肺炎##支原体大年#话题登上了热搜,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什么是支原体肺炎?多大的孩子容易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一下: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什么疾病?支原体肺炎和新冠肺炎有什么区别?如何预防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是细菌、病毒之外的一种微生物病原体。而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

支原体肺炎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内,约3至7年会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医院外获得的肺炎,也包括入院后48小时内肺内出现的炎症病灶。)

image.png

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直接接触进行传播。

患者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口鼻咽分泌物,在一定程度上均携带致病病原体。近距离接触或者吸入气溶胶,就可能“中招”。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咳嗽、咳嗽较为剧烈,根据个体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还可能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症状。

中国疾控动态上发布的文章曾提到过,引起肺炎的病原体一般都有季节发病的情况。支原体肺炎近两年尤其今年在我国一些区域流行,有少数家庭或者班级聚集发病情况,但它不属于传染病,不会像新冠那样传染。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和往年相比,我国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出现了低龄化的特点,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症状与大多数呼吸道疾病相似,包括咳嗽、发热等。

一些严重的孩子可能会引发支原体肺炎,出现这些症状要引起警惕家长应及时就诊。

image.png

支原体肺炎和新冠肺炎的区别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唐勇军主任医师表示支原体肺炎和新冠肺炎主要有以下几点不同:

1、病因不同

支原体肺炎通常是由支原体入侵呼吸道而引起的疾病;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则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入侵呼吸道引起的疾病。

2、传播途径不同

支原体可随飞沫以气溶胶颗粒形式进行传播,而新型冠状病毒除了飞沫、气溶胶和密切接触可以导致病毒传播外,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感染。

3、具体表现的症状不同

支原体肺炎的患者起初会有数天至1周的无症状期,根据个体的差异化继而会出现乏力、头痛、咽痛、肌肉酸痛、咳嗽明显等症状。

支原体肺炎的患者多为发作性干咳且夜间较重,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产生脓痰,还可能会伴随中等发热、鼻咽部和耳部疼痛、气促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干咳和乏力,部分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和凝血功能障碍等。

有家长表示,孩子感染支原体肺炎后,肺部影像出现了“白肺”情况。

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二科主任赵顺英表示,支原体肺炎导致的“白肺”与新冠、流感等病毒引发的“白肺”有所区别。

“支原体肺炎引发的‘白肺’主要是由于支原体引起的黏液栓堵塞了支气管,气体不能到肺泡,肺没有气注入,在医学临床表现上叫‘肺不张’。

新冠引发的‘白肺’叫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是肺的一些水渗出。”

如何预防

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情况佩戴好口罩

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中去,必要时戴好口罩,做好日常防护。

2、注意开窗通风

小伙伴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环境的卫生清洁和空气的流通。建议每天室内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分钟左右。

image.png

3、勤洗手

建议小伙伴们在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手部卫生,例如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使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清洁洗手。如果没有流动水,可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等擦拭消毒双手。

4、结合自身情况坚持体育锻炼

坚持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保证足够的营养,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5、注意消毒

学校、幼儿园等场所要注意通风消毒,做好日常的清洁工作,避免出现聚集性感染。

image.png

6、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